1.服飾
馬來男子的傳統(tǒng)套服是上身穿稱為“巴汝”的無領長袖衫,“巴汝”的特點是長、寬、松。下身穿長至腳踝的布質紗籠。在正式的社交場合,馬來男子現(xiàn)在喜歡穿一種稱為“巴迪”的蠟染花布長袖上衣。馬來女子的傳統(tǒng)套服與男子的相似,受伊斯蘭教的影響,她們的頭上常常圍著一條紗巾,與中東婦女不同的是,她們用的是鮮艷美麗的純色紗巾。
2. 飲食
馬來西亞的多元社會,在食物等方面同樣表露無遺。這里匯集了中國、印度、西方、馬來西亞本民族的食物,使得各種風味的美食琳瑯滿目,任君選擇。馬來西亞人的主要食物是米飯,但面類也相當普遍,食物以辣為主,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、沙嗲(雞肉、牛肉及羊肉串)、竹筒飯等。華人食物從街邊小攤子到酒店中菜館,從小食到昂貴的酒席,不一而足,品種多樣。海南雞飯、肉骨茶等種類繁多。 Nasi Kandar是廣受歡迎的印度伊斯蘭教教徒的美食。Nas是馬來文“飯”的意思,而 Kandar則是“扁擔”的意思。這是一種飯食,伴以用香濃的咖喱汁煮的各種雞、肉、魚等菜肴。馬來西亞主體民族馬來人大多是穆斯林,他們的飲食習慣與伊斯蘭教有著密切的聯(lián)系。他們不吃豬肉和水生貝類動物,不喝酒。
3. 居住
隨著馬來西亞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舊時的高腳屋、長屋只在一些農(nóng)村和山區(qū)存在了。高腳屋是有木樁架空離地數(shù)尺的單層建筑,屋頂用樹葉或木板鋪蓋,墻和地板用木料建成。高腳屋防濕防潮防動物侵害。長屋是馬來西亞土著少數(shù)民族集體居住的建筑,是用木樁架空離地數(shù)尺的長形建筑,長屋中間有一條通道,通道兩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住戶。
4.嫁娶
扶著登上并坐臺。陪送新郎的隊伍一路鼓聲不斷,新郎進入女方家后被扶上并坐臺,坐在新娘的右邊。這時由新娘的母親向新人祝福?;槎Y完畢后,新郎留在新娘家,3天后才能同房。7天后新娘新郎到男方家回門。馬來人的習俗是夫妻婚后居住在女方家?,F(xiàn)在可有多種選擇。
5.教育
馬來婦女孕育孩子有很多講究,這些講究一般與椰子有很大關系,譬如用椰子測胎兒的性別,用椰殼裝嬰兒的頭發(fā)后為嬰兒取名字,把裝有嬰兒頭發(fā)的椰殼埋在院子里并種上一棵椰樹作為紀念等等。馬來婦女生孩子后要坐月子44天。馬來人對生男生女沒有男尊女卑的意識,所以,當?shù)厝A人生了女孩比較愿意送到馬來人家撫養(yǎng)。
6.人際交往禮節(jié)
婦女握手?;ハ嘟榻B時,先向女子介紹男子,向年長者介紹年幼者,向地位高者介紹地位低者,在宴會上如果不認識鄰坐的女子,應請主人作介紹。
不要當眾表示親熱,如果對方是異性,不可有身體接觸。不能把腳底或鞋底對準別人。不能用腳碰任何東西。不能觸摸任何人的頭,尤其不能摸孩子的頭。在馬來人晚禱的時候不要拜訪。馬來人和印度人認為左手不潔,不能用左手吃東西,不能隨便用左手給人遞東西。